年輕人正在被手機殼 “掏空”,這話說起來有點誇張,但如果算一筆賬,他們可能會意識到,自己花在手機殼上的錢確實是一筆不小的花銷。
數碼配件看起來不起眼,但如果有科技含量加持,或者融入潮玩內容,它的“身價”就要翻幾番。曾經在手機行業打拼過的羅永浩在一次發布會上就感歎,賣手機可能還真不如賣手機殼和保護套賺錢,說著就推出了一套定價79元的手機殼。而今年蘋果在春季發布會過後推出的雷雳4 Pro數據線,其售價高達1169元,前不久還引起熱議。
手機套伴隨手機而生,最早的用處是保護手機。但手機殼DIY的時代早已到來,手機殼的實用性有時候並不是那麽重要。年輕人給手機殼賦予了時尚、獨特的調調,而手機殼廠商更是竭盡所能地滿足這種需求。
一年12個手機殼,甚至能買台iPhone 13!
有一個很多人都感興趣的問題,手機殼一年要買多少個才算夠?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,因爲很多手機用戶幾乎成了“手機殼收藏家”,通常是喜歡一個買一個。
有數據顯示,75%的智能手機用戶會用手機殼,其中有超過千萬用戶每年要購買12次保護殼。而目前市面上的手機殼便宜的9.9元包郵,上“檔次”的至少要100元以上,貴則上千元。即便是以100元的單價計算,一年12個手機殼,那也要花費1500元左右。這個價格買一台低端智能手機綽綽有余。
Casetify 卡通透明手機殼
手機中國注意到,目前頭部手機廠商的手機殼普遍要賣到200到500元不等,像在華爲商城,官方手機殼的價格大多數在200元左右。而在蘋果官網,官方手機殼的價格大部分在300到500元之間,部分手機殼甚至能賣到上千元。如果以200到500元的單價計算,一年12個以上手機殼,那可能要花費2400到6000元,這筆錢省下來甚至能買一台iPhone 13。
不得不承認,手機殼已經變成了一項剛需,因爲有千萬級別的用戶擺在那裏。有一位手機殼收藏家級別的iPhone用戶表示,“給手機換手機殼,就像就是給手機更換皮膚。”可見,手機殼的市場需求和手機殼配色一樣,多種多樣,這和某手遊充錢買皮膚其實是一個道理。除了這千萬用戶,大多數手機用戶都需要用到手機殼,盡管他們的初衷只是爲了保護手機。
手機殼真的比手機還賺錢?
既然手機殼這麽能賣,那它真的比手機還賺錢?
的確有手機殼廠商能做到高利潤,堪稱手機殼行業裏的蘋果、華爲。2020年8月,號稱“中國手機殼第一股”的傑美特登陸A股。上市首日,這家手機殼公司的總市值達到百億元級別。當時除了經營多品類的第三方數碼配件公司,幾乎還沒有手機殼公司可以長到這種塊頭。
當年,傑美特的招股書顯示,其2017年、2018年、2019年營收分別爲5.4億元、6.47億元、8.29億元;淨利潤分別爲3983萬元、6129萬元、1.3億元。
傑美特手機殼
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,傑美特每年都有成長。不過,傑美特的利潤顯然無法與主流的手機廠商相提並論。因此,准確的說法不是手機殼比手機還賺錢,而是手機殼比手機更好賺錢。
這就涉及到手機殼的成本問題。一般來說,手機保護殼可分爲軟殼(TPU)、硬殼(PC)、軟硬結合(PC+TPU)、皮革手機殼、液態矽膠手機殼、玻璃保護殼、木質保護殼等幾類。在知乎上,有手機殼從業者透露,一般的軟殼,其全部成本(産品、運營、包裝、運費、庫存周轉率等)爲10到15元,平均售價在20到25元;硬殼的成本在15到20元之間,平均售價在20到30元之間。而DIY手機殼的成本總和不到20元,其售價卻能超過100元。
可見,一般的手機殼不見得比手機好賺錢,只有DIY手機殼或者高端一點的手機殼才“有利可圖”。而且,手機殼的市場其實受到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限制,這個市場並不能獨自擴張。所以說,手機殼比手機好賺錢是有前提的,即手機殼附加值的提升,這種附加值可以是科技含量,也可以是IP、潮玩內容,甚至是DIY。
傑美特就曾將模擬汽車防撞的安全保護技術移植到了手機保護殼上,以此來提升手機殼的“性能”。在這家手機殼廠商看來,手機殼並不是毫無技術含量的産品。該公司董事長谌建平曾說過,“不要以爲手機殼毫無技術含量,拿下美國市場,傑美特首先攻克的是技術關。”
手機殼的確比手機好賺錢,因爲它的科技含量不及手機,卻能以極低的成本賣一個“好價錢”,前面有業內人士已經提到過,通常手機殼的成本就是幾塊錢,部分手機殼的成本能達到兩位數,但即便如此,這類手機殼賺得的利潤卻要翻幾十倍,而手機成本又是另一番風景。
以筆者入手的一台國産旗艦爲例,有機構曾對其進行過拆解,分析它的預料成本約爲424美元(約合人民幣2700元),而筆者入手這台手機花了超過6000元。也就是說,這台國産旗艦的利潤超過了3000元。此前Counterpoint分析稱一部iPhone 12 128GB版本(官網現售5599元)的物料成本約爲415美元(約合人民幣2600元),其利潤和上述國産旗艦大致相當。
對比來看,高端手機殼的利潤率要遠超手機。
手機殼只有你想不到的,沒有廠商做不到的
正如本文開頭就提到的,在DIY時代,手機殼的屬性發生了改變,甚至開始“3D化”,以更加立體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。有時候,手機殼還有“個性簽名”的用處,手機用戶將最喜歡的一句話,甚至是全文都“DIY”到手機殼上,如果你質疑其審美,“當事人”可能會回你:“懂不懂什麽叫個性啊”
網紅“手工耿”自制菜刀保護殼
在筆者看來,手機殼DIY的 “最高境界” 是自制手機殼。在B站,曾火爆一時的網紅 “手工耿” 憑借一把菜刀手機殼刷新了我們的認知:原來手機殼也可以這麽沒用#不過,這把“菜刀”後來在網上拍賣平台上拍出了5200元的“天價”,筆者願稱之爲最貴手機殼。
總之一句話,只有用戶想不到的,沒有手機殼廠商做不到的。的確,這幾年手機殼的設計已經偏離了“初衷”,但同時,它也承載著手機用戶更多的私人情感。
— END —